幻灯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自国外“student-centered”的教育理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家John Dewey,瑞士教育家Jean Piaget等人提出的,可以说是西方教育的核心理念,培养出了很多不怕质疑权威、勇于创新的人才。在美国,每一个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学生们是每一堂课的主角,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老师只是辅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学生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商品,他们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花朵。学生拥有主动权的课堂,更容易培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孩子,这些孩子也更容易成为终生学习者。
过这种教育方法,往往学习进度会比较慢,因为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让孩子们去小组讨论、做研究、不断试错。“以学生为中心”和像高考这样的标准化考试是相互矛盾的概念,同时做的话,老师和孩子都会很痛苦。

1.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拥有话语权

在美国,如果一个老师在45分钟的一堂课里,连续讲话超过20分钟,就会被校长叫去办公室谈话了。老师问学生问题,只有单个学生举手回答,也是不合格的。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意见的课堂,而不是爱发言的那么几个学生的而已。
美国课堂的最佳状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这也是体现老师教学水平的地方,不放任、不控制。
最常用的课堂活动是小组活动,美国课堂经常把座位放成一个圈,或是四张桌子拼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是背对讲台坐的,因为课堂的大多数时间不需要看老师。学生作报告(presentation)也是很常见的,把个人或小组学习的情况,汇报给全班,锻炼演讲的能力。

2.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拥有选择权

按照纽约教育局的教师审核标准,好老师的课堂,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活动,有权利提出要求修改学习任务、小组活动方式、学习资料,甚至可以参与制定学生考试的标准。这几乎涵盖了老师的全部工作,从备课、上课到考试的方方面面。
但是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任何问题都给学生选,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讨论,有时都不会有任何结果。让学生选择,是为了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愿意学(比如议论文写作课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熟悉的话题来写);也避免了由于老师不了解学生,而无意中为难、伤害到孩子(比如让色弱、色盲的孩子做需要看颜色作答的问题)。

3.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每个人的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是不一样的。美国教育界通识的学习风格有以下七种,不过大多数人是多种风格的混合类学习者。
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区别,也许仅仅是学习风格不同。高考应试教育下的学霸,通常具有强大的记忆力,短时间可阅读大量文章,接收信息为主不质疑不反驳,抄笔记小能手,套公式套模板小能手。他们属于独处学习者(话少型选手)、语言学习者(文字型选手)、逻辑学习者(推理型选手)。多动、话多、喜欢以听为主、喜欢“眼见为实”的孩子,都容易在不同年龄段放弃努力学习,因为我们的老师不喜欢他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很聪明,可是在学校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老师们要坚持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找到让弱的学生也能学到知识的方法。
最常见的是学得快和学得慢的同学,老师通常会让学得快的同学帮助学得慢的同学;或是在练习的时候,给学得快的同学更难的题目;也有老师允许先做完的同学看课外书。
但是,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其实是去帮助有学习/认知障碍的同学,比如有多动症、自闭症、语言障碍、阅读障碍的学生。平时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课外,他们会有持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的老师进行专业辅导,会在考试的时候获得很多的答题时间,所有科目的老师也会在日常教学中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时候还优于没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这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权的表现。
再次,是给英语能力弱的孩子,比如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孩子,开设额外的英语外语课(ESL program),直到跟得上正常课程为止。其他学科的老师,即使与中国孩子沟通不了,也会鼓励孩子们用中文互相帮助,或是把答案用中文写下来,老师再找中英文流利的人帮忙翻译。这是尊重学生的母语的表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