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中的2大必备语言艺术,马上收藏!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 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


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身健康。


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


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


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


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第二、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


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应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相适应。


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相应地放慢讲话的速度,增加停顿;当教师要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的讲述可以快一些。


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要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和思考的时;当教师在归纳叙述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要逐字逐句清晰准确,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


第三、 声调的技巧


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技巧。合理掌握声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语音语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变化的语言则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


一般地讲,教学中讲到关键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以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讲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的内容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以引起注意,重新兴奋起来。


短暂的沉默是教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引起学生注意教学内容,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如,当教室内比较喧闹时,教师利用短暂的沉默,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地重复一遍。


或向全班同学公开提出问题后,适当地有意地停顿,而暂不要求谁来回答。都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2 讲课的语词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的教学论著《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善于讲课的教师,讲起来娓娓动听,引人人胜,不善于讲课的教师,则是平淡无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先过语言艺术这一关。使课堂语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词准意切,通俗易懂


词准意切,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词语必须准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词。有的教育论著中把其称为“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它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无误,必须精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


对各种现象的描绘,对概念、定义规律的表达,都要做到语言词准意切,不使人发生歧义和误解。


既有书面语言的严密精确,又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便于说、听和记笔记,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


我们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听懂、学会、练熟。其前提条件是教师使学生听懂。


如果教师的语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明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有些书面语,学生不易理解,这是极为正常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还必须把比较难懂的书面语言变成比较通俗的口头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词准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第二、亲切热情,文明礼貌


亲切热情,就是在教学中语言要有亲切感,充满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多鼓励,以宽为主,以严为辅;不能老拉着脸,板着面孔。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


再比如:一个学生作文没有按时交,他告诉教师忘在家里了,这时教师可以对他说:“是啊,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不能看你的作文了。


这样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礼貌用语,不仅在社交中运用,在教学中更应加以运用。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者,就可以居高临下,动辄训人。


和学生说话也要讲礼貌。象“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让学生既感到与老师之间平等,又感到老师谦虚可敬。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诗句、格言成语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同学们感到老师词语丰富、生动、文雅,也就更敬重老师了。


第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在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从心理学上来讲,教师讲课时如使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听起课来精神集中,记忆深刻。


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平淡、抽象,缺乏一种吸引力,学生听起来平淡无味,自然会印象肤浅,效果不佳。


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虽不可能象相声演员那样来吸引学生,但课堂上注意语言幽默风趣却是非常必要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