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党校面试培训:“十三五”规划的突出特点和发展任务

我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两部分内容,一是“十三五”规划的框架、突出特点和时代背景;二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线索来体会“十三五”规划的一系列发展任务。

一、“十三五”规划的框架、突出特点和时代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下文简称《公报》)和习近平《关于<建议>(讨论稿)的说明》(下文简称《说明》)是学习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文件。这三份文件体现了“十三五”的一些突出特点和时代背景。

(一)“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框架

首先看《建议》的概貌。我用数字来归纳《建议》的概貌。

1.一个综合判断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2.一个开局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3.一个结局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所以,“十三五”规划带有强烈的承上启下特征,既要完成前一阶段规定的发展任务,又要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对“十三五”规划的定位。

4.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建议》的指导思想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六大建设

《建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

6.一个确保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六项遵循原则

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发展是为了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同时要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强调质量、效率,强调各方面更加协调、均衡、可持续。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强调用改革来推动发展。四是坚持依法治国。五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六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六项需要遵守的原则。

8.五项新的目标要求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里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为什么很多问题在我国就很麻烦很头疼?就是因为我国解决这些问题的体制、制度不是很定型。实际上,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这些问题(例如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可能是一种常态,不可能人人都不出事,时时都不出事。但是,由于没有常态的处理机制,我国就老觉得问题很突然,总是手忙脚乱。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要有一套长效的体制和机制让制度定型,出了问题之后,有一定的处理程序。我国领导人以前很少讲我国的社会制度要定型,大家要特别重视,因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思想特别强调这一点。国家的稳定首先在于社会的稳定,而社会的稳定不在于大家都不闹事、没有矛盾,而在于有一个稳定的制度可以有效地处理问题。我国既然明确现在已进入矛盾高发期,就要特别强调要有处理这些矛盾的定型制度。

9.“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重要内容。(二)“十三五”规划的突出特点

从结构上讲,《建议》分成三大板块、八个部分。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三至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属于分论。第八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强调党的领导和推进建设的保证。

1.充分考虑新常态

“十三五”规划充分考虑到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实际上,整个“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就是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中国经济的深度调整,或者叫中国经济的全局性转型。新常态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客观上,新常态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我们要适应它;主观上,新常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方向,我们要把握它,更要引领它。客观性强调现实变化,主观性强调今后的行动——怎么去领导新阶段中国的发展,怎么在新的转型期继续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是不变的,但新阶段的行为方式是要变的。这里最重要的是三个“化”,一是速度变化;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动力转化。习近平总书记讲,当我们看到“十三五”规划内容的时候,既要看到它是我国的宏伟蓝图,更要看到它是我国面对的挑战。比如说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这些并不是我国已经完成了的事情,而是要推动完成的事情。所以,新常态既要从客观上理解又要从主观上理解。新常态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发展条件发生了变化。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走在“十三五”规划的前头,有的地方可能正好同步,大部分还是落后的。

第一,发展优势要重构。学术界前段时间在讨论一个词叫“刘易斯拐点”。什么叫“刘易斯拐点”?为什么学术界讨论它呢?实际上,“刘易斯拐点”的核心就是廉价劳动力的充分供应没有了,带来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本提高,继而产品价格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依靠大量出口创汇的办法已难以为继,但农村劳动力还要向外转移,还要参与国际竞争。比如,从2014年开始到2015年第一、第二季度,我国的出口基本上是持平的。三驾马车里,消费反而成了最强的动力了,投资不是很好,出口更是疲软。但是,欧盟从印度进口的数量仅2014年就增长了40%多——从中国进口的数量大幅度下滑,从印度进口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国去了。本来是我国出口优势的产业,现在不是我国的优势了;本来是我国经济增长支撑点的东西,现在不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支撑点了。所以,无论是从我国发展的全局看,还是从各地发展的局部看,都需要重构发展优势。

第二,发展任务求全面。过去,我国更强调GDP的增长,现在,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文化、生态、党的建设等。过去可能说发展就发展了,但是现在要节约资源,要绿色,要均衡协调,要和全世界深度融合,要造福于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共享式发展。所以,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这样的发展听起来很宏伟,很鼓舞人心,但也很繁重,因为这些发展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譬如,保护环境是要花钱的,且不能只保护一年,这就意味着年年都要投入。但有时这种投入没有产出,没有收益。再譬如,现在的扶贫是攻坚,要让这些遗留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比原来要大很多。因此,这种“全面”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发展的难度、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保持头脑清醒才有利于科学发展,因为科学强调理性,科学发展就是理性的发展。

理性的发展,首先需要弄清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而不是只强调目标是什么。归结起来,我国经济转型的难度在于,在推动经济深度调整的同时,还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美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传统产业凋敝了,但是比尔·盖茨的微软出来了,知识经济出来了,华尔街的金融出来了。实际上,很多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转型过程中是倒退的。因此,美国在上一个阶段的经济转型中,贫富差距拉大了,社会矛盾加剧了。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就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代表性的口号就叫“99%对1%”。什么意思呢?前一个阶段,美国是发展了,但是99%的人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只有1%的人得到了好处。当然,这可能有点极端,但它确实说明了这种转型道路的存在。中国不能走这种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来一味推动经济转型的道路。但是,如果不转型,现状又保不住。李克强总理前一段时间在中央党校作报告,就说当前宏观调控的难度在于,不能为了保速度而牺牲经济转型,但是也不能为了推动经济转型而牺牲速度。因此,我国“十三五”规划,是要鱼与熊掌兼得,这既体现了我国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也给自己压上了很重的担子。2.用“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布局

《建议》的第二大板块是从第三到第七部分。这一板块用五个发展理念来谋篇布局,不再做那种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一个一个去谈的老生常谈式的文章,而是将之都综合在一起。这种布局就体现出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既有重点,又互相配合。所以,这不只是《建议》的写法问题,也体现出今后的做法。

第一,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和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五个发展理念看得很重,他说:“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这很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思想,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体现,反映了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第二,落实发展理念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理念之后,关键是要落到实处。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理念外化为行动。

3.目标模式与操作模式有机统一

提出理念,再把它分解为各个方面的发展任务,就是目标模式与操作模式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求真务实,就是要真正地冷静地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回避问题、模糊问题,甚至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讨厌问题。二是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三是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四是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这里实际上就是要说把握好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先要确立目标,其次要明确如何达到目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操作模式和目标模式有时不能统一。从世界经验来讲,银行这种金融体制更适合于守成,但是不太利于创新和结构调整,而资本市场比较利于结构调整和创新。美国创新发达就和美国有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有直接的关系。当然,金融风险也很大。我国考虑的是均衡,有保持稳定的,也有能够有效自主创新的,就是适度发展资本市场。这里就典型地表现出操作模式和目标模式的不统一。“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目标模式和操作模式的统一,把握好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虚实结合。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规划问题,而是强调我国工作方法的问题。

4.特别强调狠抓短板和薄弱环节。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或者短板理论认为,决定整个资源配置或者决定成绩大小的不是最长的长处,而可能是短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既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在全面上做文章,在均衡上做文章。比如说,农村贫困人口就是个突出的短板,“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此外,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的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这里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化不利为有利,使这些难点能够成为经济的增长点。所以,李克强总理现在就在做这篇文章,他特别强调棚户区的改造。他也讲,要让公共资源、公共服务成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就是说用公共资源去改善民生,提高对创新、结构调整的服务程度,表面上看政府在投钱,实际上它是在培育经济增长点。如果我国能做到这一条,那就是达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目标。

5.强调保证与治理。第一,强调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政治保证,所以是特别强调的。习近平总书记讲,打铁先得自身硬。这么繁重的任务,这么巨大宏伟的目标要完成,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凝聚力是不行的。所以,要完成任务,必须得有党的领导,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最重要的政治前提。

第二,强调了要素保证。经济转型意味着过去所依靠的那些条件和因素要有变化,需要创造新条件和新要素。要素重点强调人才强国,就是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所以,“十三五”规划里也在讲价值链,我国产业要走向中高端,中高端强调积极参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价值链的竞争主要是四个环节,一是创意和研发,里头有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二是资本经营,怎么把新技术、新产品推向市场,让它形成产业,最后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效益,这就取决于管理和经营,这是第二个价值链。三是生产制造。四是市场营销。我国产业链处于低端,不单是说我国基本上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低端制造业为主,更重要的是说,我国的其他三个产业链也很弱,主要是抓生产制造环节,但是研发、资本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差得很远。所以,中央现在特别强调品牌建设。我国要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创意研发、资本经营、市场营销等问题,更需要的不是物质要素,而是人力资源要素。

第三,强调激励和约束的统一。这是我国现在治理的难点。毛泽东主席那个时代,因为要巩固新生政权,所以对社会更强调约束;小平同志更强调解放生产力,破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群众积极性发挥的体制约束,更强调激励。激励有了,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约束,人们有时可能会胡作非为。所以一个社会治理的核心就是要使激励和约束达到一种均衡,既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又不会坏了规矩。我国正处在转型期,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比单一社会活力足,但冲突也多。所以,既充分释放多元化社会的活力和积极性,同时又有效约束和化解矛盾,是我国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十三五”规划的背景

1.国内背景

第一,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建议》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发展背景起草的。第二,我国现在面临的发展任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

2.国际背景。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建议》中说,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这是我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

第二,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过去的困境,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但另一方面,光明前景在召唤。所以,我国现在要做的是尽快从深度调整中走出来,拥抱新产业革命,赚到第一桶金。机会是均等的,率先调整出来的国家当然就会领先。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会体现在经济增长上,经济增长是最综合的反映。我国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困难很大。需求不太热,消费稍微好一点,投资不行,因为产能过剩,投资很一般。现在的投资稍好一点,一是中央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投资有一个很大的激励;二是新型产业革命也给我国提供很多投资热情,比如以马云为代表的企业家的投资热情;三是推行“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要搞基础设施建设也给我国带来一些需求。但是,这些投资都还没有形成规模,还需要我国做很多工作。供给方面,现在的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产能普遍过剩,老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动力,新产业结构还没有真正起到替代作用。解决这些困难的真正出路不在于用总量刺激方式去刺激总量,而是要进行结构调整、结构优化,同时要拓展新的总量空间。所以在对外开放那一部分,“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了拓展新的总量空间。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创新和创业,要鼓励创新就需要改革体制障碍,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上,全世界都在进行深度调整,而深度调整要解决的是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结构问题;二是体制问题。美国主要是结构问题,所以奥巴马上台的时候提出口号:一要重新振兴美国的制造业(这是调整产业结构);二要重新塑造美国的中产阶级(这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利益结构)。通过经济增长的态势可以看出,美国在结构调整方面还是比其他国家先行了一步。

欧洲的深度调整,难度比美国还大。欧洲主要是体制问题,福利国家体制维持不下去了,又难以改革。维持不下去是因为国家的经济实力、财政能力都达不到了;难以改革是受制于选举体制。因为全体老百姓都是既得利益者,企图减少老百姓福利的人根本当选不了,而已当选的人都要讨好老百姓,不会改革。连欧洲人自己都说,他们掉入了自己的体制陷阱中了。所以,在欧洲,福利体制越好的国家,日子就越难过。德国从战后经济复苏一开始就没有走福利国家体制,不是从摇篮到坟墓都包揽的高福利体制,而是给老百姓提供必要的社会安全网。因而,欧盟国家里德国的财政状况最好。

现在,全世界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适应中国的崛起。反过来,中国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美国和日本采取的方式就是把中国“打回去”——你原来在哪里,还回到哪里去——这是不可能的。中国一方面要求世界适应自己,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变革。《建议》里有关开放的部分,体现了这种思想:中国主动调整来适应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这必然引发全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秩序的深刻变革;过去是世界变革好了中国来参与,现在,中国是要置身其中积极地引领变革,强调要增加在世界体系中的话语权。

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是西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个结论。美国二战之后是搞工业化,德国经济奇迹、日本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都是搞工业化,以制造业为主。后来,成本越来越高,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就把制造业往外转移,除德国留下制造业之外,其他国家基本都往外转移,导致产业空心化。美国后来靠所谓的后工业经济,以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像比尔·盖茨的微软、因特尔、互联网,像华尔街的金融业、保险业等来促进经济发展。这确实拉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传统制造业丢掉之后,就业也没了。经济学家称之为“无就业的经济增长”。

我国也要注意“无就业的经济增长”问题。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特别强调要把制造业转移出去,重点发展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些产业需要中高端人才,但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不多;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但对就业贡献率相对较小。美国华尔街需要高端人才,微软公司需要高端人才,但基本不需要一般劳动力,处在传统产业里的人就会失业。美国贫富差距拉大就和这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奥巴马上台才提出“重新振兴美国的制造业”“重新塑造美国中产阶级”的口号。但是怎么去重新振兴呢?怎么去塑造中产阶级呢?美国后来在新产业革命中找到一条道路,就是拿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来改造传统制造业,形成一个新型的制造业,也就是再工业化的过程。奥巴马一再强调,要把“中国制造”重新夺回为“美国制造”。

“十三五”规划里讲,我国今后制造业发展要融合信息技术,要把更多的服务因素容纳进去,就是“中国制造二〇二五”,也是我国在追新兴产业革命的步伐。我国要保住中国制造业。这里,我想强调,一个国家的经济有两个最基本的核心,一个是制造业,一个是中产阶级。这两者是不能丢掉的。但是,不能丢掉不意味着维持原状,而是要不断优化升级,不断改造。所以,“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再工业化任务,且发展任务叠加,因为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农村还有很多劳动力,制造业也有很多落后的地方,还有很多短腿。但是,中国还要推进后工业化,同时又面临再工业化的调整。美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慢慢地走,中国现在要叠加,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同时要加速后工业化,又要跟上新产业革命的步伐。

新兴产业革命的突出特征就是个性化需求、智能化制造。新兴产业革命所形成的生产模式、生产方式、制造方式,叫“大规模的个别定制”。一是大规模生产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二是个别定制满足了现代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趋势。所以,中央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说,我国要抓住新的消费潮流。新的消费潮流,就是从过去大规模的群众的排浪式趋同式的消费,变成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但是,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的成本很高,所以现在就要解决问题,找到大规模个别定制的模式,而找到这种模式的关键就是把信息技术融进去,把大数据分析技术融进去,把服务融进去。这实际上代表着服务业怎么和制造业结合、信息产业怎么和制造业结合等方向。

“十三五”规划体现了一种很高的热情,满腔热情地去拥抱新产业革命,因为新产业革命是中国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的机遇。二、从“五大发展理念”体会“十三五”规划的任务

“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也是“十三五”规划特别富有新意之处,即以“五大发展理念”来谋划“十三五”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创新

“十三五”规划把创新提得“顶天立地”,到了重到不能再重的程度了。首先,大家看“顶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不“顶天”了嘛,位置很高。另一方面,“立地”——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基点又是创新。可以说,在整个“十三五”规划里,最重要的发展理念就是创新,而且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世界蔚然成风,简直是要发起一场创新运动。当然,“十三五”规划在创新方面提了七个方面的任务,对创新就作了广义的理解。一般理解创新可能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但是“十三五”规划对创新的理解,还包括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创新。

1.创新要有新动力

一是经济发展要创出新的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源要素;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为方式要创新;三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也要创新。通过创新来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2.通过创新来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

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它既带来了充分的调整余地和发展余地,也带来更大的回旋余地或者资源优化配置的余地。北京人才集中,所以就更多地发挥它的优质劳动力作用;河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一点,劳动力廉价一点,那就把劳动力进行产业化转移——各自都有发展优势,同时又能够相互形成配合。另外,产业界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网络经济、海洋经济的创新等等,通过这些创新来开拓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所以,“十三五”规划的思路是非常开拓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

3.强调创新驱动战略、农业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李克强总理非常关注“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宏观调控强调一要稳;二要能控制住风险;三要精准调控;四要有创新的工具、政策思路。这些思路、做法都有很大的创新性。

1995年,中国的GDP第一次达到1万亿美元的水平,2015年中国GDP是10万亿美元——2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增长了10倍。美国1995年的时候是12万亿美元,现在接近17万亿美元,美国经济20年之后增长了5万亿美元。日本经济1995年时是世界第二,GDP总量接近5万亿美元,但是现在日本GDP总量是5.4万亿美元——20年只增长4000万美元,几乎是不增长。为什么不增长?因为没有必要的产业支撑。中国通过发展制造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美国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而日本传统制造业转移出去了,新兴的信息产业又没有,所以日本经济不景气。

4.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转型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要从过去依靠后发优势发展转向依靠先发优势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创新对于形成和保持先发优势是一个关键因素,是基点。中国今后的发展要形成自己的先发优势,不能老以发展中国家自居,老以落后自居,中国要先进,就得有先发技术;要领先于别人,就得靠创新。创新是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如何推动创新呢?第一,要破除僵化。这次创新还提出要思想创新、制度创新,这里实际上就是破除僵化的意思。苏联共产党的教训就是他们后来思想僵化了,体制僵化了,利益格局也僵化了,最后只好用外力来破除。之所以现在我国事业还充满活力,就是从思想解放运动开始,我国不断进行观念创新,不断去破除阻碍发展、阻碍积极性发挥的体制障碍、政策障碍。这是我国很好的一个经验,要继续发扬下去。

第二,要突出问题意识。创新不是为了热闹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切切实实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比如说现在要空间,怎么要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空间,蓝色经济是空间,“一带一路”是空间,都带有巨大的创新性。所以,创新要真正地解决问题,要确实见到成效。

第三,需要更加富有激励性和倾斜性的政策。这包括体制改革、对创新者的鼓励,科研体制、激励体制的改革等。在《公报》和《建议》里,比如说,“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最后无非就是激励。分配制度是什么?不就是激励?产权制度是什么?就是谁创新谁就有知识产权,这是要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知识产权,这不就是产权制度?人才引进就得给点优惠政策。过去的优惠政策是给外资的,谁带钱来就给谁优惠。现在呢?谁带创新成果、谁带技术成果给谁优惠。这些政策,归纳起来就是创新型、激励型的政策。所以,现在真的要重新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创新劳动的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对创新劳动的成果给予充分保护,对创新劳动给予充分激励。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是由于小平同志采取了强有力的创新政策,设计这一套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国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让创新者先富起来。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很艰苦、创造性的劳动,激励大家更愿意从事这种创新性、艰苦性的劳动很重要。

 第四,创新要强调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就是说要强调优化,比如说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然后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有更大的创新自主权。

创新带有很强烈的个性,所以创新的人掌握资源需要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具有自主权,这是很重要的。我国这种激励政策和管理政策也是需要改革的,比如说,“管住两头,放开中间”,前头对创新的支持,严格进行审查,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来出个什么主意就资助它;最后对结果进行审查,严进严出。但是,把钱给他了,把权利给他了,中间他怎么做,是不是中间过程可以给他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让他自由发挥。这都是可以考虑去想想怎么样能够更有效推动的。所以至少《建议》里对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科研院所、科研单位的积极性是强调给予更大自由度,更大激励,更大自主权。

第五,打通创新的体制通道,构建创新体制平台。我国不缺创新的资源,政府也不缺对创新的关注程度和资金支持。问题是现在从创新到最后的结果之间,我国的体制是不太畅通的。我国当然要鼓励争相涌现“比尔·盖茨”,但是这里特别强调,政府要从对创新管理转向对创新的服务。我国怎么服务呢?不是说像仆人一样跑前跑后,最大的服务就是搭建好平台,打通好体制,然后让科技成果更加顺畅地走过各个环节,尽快变成产品,形成企业生产,最后形成产业规模。

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政府的政策引领。现在进入创新创业领域的是什么人?是社会的主流群体,就是中产阶级。他们有风险承受能力,让孩子去创新、创业去。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比尔·盖茨也是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利用自己的钱创业,后来资本市场一个风投资本家给他资助就成立了微软公司,又借助美国股票市场快速从社会融资。我国社会自由资金是非常充足的,怎样开辟有效的体制通道,搭建有效的体制平台,把它引领到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这条渠道上来,就是我国政策需要做的。这不是我国体制改革需要做的吗?你不要让大家拿那么多钱去乱炒什么绿豆、大蒜,你让大家来炒创新成果,你让大家搞风投不是很好吗?但是你让大家做,你必须有一个相对比较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我国现在恰恰就缺资本市场。

我国有没有中产阶级?有。社会资金有没有?有。孵化器有没有?也有。风投有没有?也有。股票市场有没有?也有。但是这些东西各自为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很通畅的体制平台和体制通道。这是我国现在很大的问题,因此要创新体制平台。(二)协调

协调主要强调均衡发展。《建议》里面讲了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代表。二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特别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归纳为:健全一体化,推进均等化。《建议》里的说法还是比较客观的,没有说必须什么时候达到目标,只说这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城乡差距确实过大,提出过高的目标是不好的。三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四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经济建设富民,国防建设强国。过去我国以富民为主,强国放在后边,所以小平同志讲“部队要忍耐”。但是现在,怎样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起来、把富民和强国有机结合起来是我国面临的巨大课题。所以就是军民一体化的融合发展。

(三)绿色

绿色部分提了六个任务: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三是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四是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五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六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四)开放

开放有很多新的提法。比如说,要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这里有两个背景。

第一,我国现在的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所代表的是一种大国思维。改革开放之时,我国是一种弱国思维,中国很落后,国力比较弱,所以更多地引进别人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资金来发展自己,更强调对别人开放,让自己发展起来,让自己变强大一点。现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国际影响力也有很大提高。另外,中国成为新兴大国之后,对世界秩序的改变也是客观事实。我国不是骄傲自满,而是客观地从已经成为大国这一客观事实出发来考虑开放,来考虑和其他国家打交道的方式和思路,就是特别强调中国怎样和世界发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面临深度调整和经济困难,对开放采取不同的态度。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战后这套体系是美国建立起来的,美国有很大的话语权,也从中得到最大的利益。中国加入美国这套体系,接受美国的规则,从中谋得发展。但美国现在变得很狭隘,觉得这套体系现在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会比给美国大,美国从中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所以现在想把中国踢出去,重起炉灶。TPP很典型,美国就是要重起炉灶,完全按照美国的利益另提一套规则,使之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在努力补强美国原来建立的那套体系,而美国在拼命拆台。中国实际上就想增加点话语权,完善这套体系。日本和美国的出发点不一样,但在打破这套体系上找到了共同点。我国就说,我国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这就是大国的思维。弱国思维更强调办好自己的事情,而大国思维强调既要办好事情,又要能够对世界事情有话语权。所以,中国是采取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而美国和日本实际上采取了一种更加封闭的态度。日本和美国是把别国踢出去自己来做,中国则力图做相互深度融合,大家共同来做。所以,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思路差别非常大。习近平总书记跟美国人讲,太平洋是可以容得下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的。这里头就隐含:我也是大国,你要承认我是大国,但是我不想跟你对着干,咱们共同发展。但是,美国人容不下你。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

《建议》中对开放提出六点任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要适应这种角色变化。美国已经失去推动全球化的兴趣和积极性,中国现在反而跑在美国前面积极推动。

第二,中国强调互利共赢。不论和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互利共赢,中国不是光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建立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比较成功的典型,一个是中巴经济走廊,一个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合作的产能输出计划。另外,中国和英国、中国和德国的合作都比较成功。所以,中国是力图用这种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合作,给全世界提供一种有说服力的例子,告诉大家,中国这条路是可行的,是行得通的,是做得到的。

第三,形成开放新思路,双向开放,融合发展。

第四,中国要在全世界获得和大国相对称的话语权。

第五,把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与推动中国自身经济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要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光在北京配置资源难题很多,但是把京津冀合在一起来配置资源,空间就大了;光中国关起门来搞经济转型,肯定难度很大,但你敞开门搞经济转型,相对就好一点。

另外,还包括金融体制改革,比如人民币国际化,怎样有效操控人民币离岸市场、在岸市场等等,怎样更多发展资本项目往来等等。所以,在更高的层次上,也还是一个制度保障和体制平台。(五)共享

共享更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这里强调的共享要体现在我国的制度上。老百姓对制度是很敏感的,真的符合他利益要求的制度,他是能体会到的。

《建议》针对共享提了八个方面,此处重点讲解收入分配。扶贫当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支撑点从生产力上讲是制造业,从生产关系上讲是中产阶级。所以,相关的制度设计要能够推动更多的人进入中产行列,而且能够使中产阶级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二战之后,发达国家的体制都是围绕塑造和维护中产阶级产生的。马克思说得很有道理,西方国家战争危机不断,根源还是贫富差距。所以,有时讲阶级斗争也不是说没有道理。阶级的形成是收入差距形成的结果,不是原因。不是说先有一个穷人阶级然后形成贫富差距,而是由于结构、地域等问题形成了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固化就形成了阶级。所以,阶级是个结果,不是原因。所以,西方国家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痛定思痛,发现发动战争不是解决办法,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塑造中产阶级。贫富差距缩小了,社会矛盾减轻了,危机、战争的根源大体上就能消除了。所以,西方发达国家战后基本上都建立了一整套致力于塑造和维护中产阶级的体制。

当然,这些体制之间各有不同。比较合理的是德国。德国是企业解决分配问题,国家提供必要的社会安全网。我国现在塑造中产阶级的模式有借鉴德国模式之处。首先是三个微观渠道,还有三个宏观渠道。微观渠道首先让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主体,比如提高工资、让劳动者获得有尊严的收入,劳动者体面地劳动。第二,保护财产权利。第三,推动要素价格改革,使各种要素公平竞争。比如,人力资源是要素,那就给它有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回报。这是微观改革,通过劳动收入、财产收入和要素收入的提高来塑造中等收入阶层。

宏观上,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的改革,财政预算中公共服务、公共资源的倾斜。过去我国是把经济增长放在宏观政策的第一位,但是现在已经把就业放在宏观政策的首位。所以,我国用一系列政策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缓解乃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终使更多的人能进入全面小康的行列,进入中高等收入的行列,最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归纳起来,“十三五”规划一再强调经济深度调整和经济社会转型。转型首先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但是中高速增长不能靠刺激总量去实现,而是要靠结构的优化和动力的转换去实现。

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中央领导小组深化改革会议,通过了八个深化改革的文件。所以,至少从经济上,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任务是很繁重的,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我国取得的成就也将是很大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学习体会,谢谢各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