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党校教师招聘面试培训: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一、集众智、汇众力

在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是大家讨论的中心。对《政府工作报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审议,提出了很多明确的指导意见。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19300多字,比去年又少了600多字。“改革”在《报告》出现了105次,是历年之最。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介绍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时,向媒体详细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过程非常长,而且非常广泛,直接参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修改的有接近一万人,包括地方和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士。

在两会期间,报告得到不断充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充实83处,其中21处是表述上的改动,62处是补充内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科技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内容,将医疗、养老、教育、环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政府工作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民主。一方面是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征求广大网民意见。特别是中国政府网联合20家网络媒体和平台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收到了33万多条建言,经过逐条梳理,精选出有代表性的700多条建言。除此之外,还听取有关方面转来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直接听取意见。在《报告》起草过程中,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持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我们还征求了一些知名国际专家的意见。

在两会期间,为了充分了解人民的呼声,同时也为了让人民群众了解我们的政策,“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纷纷亮相,让部长、代表、委员直接面对媒体,回答媒体提出的问题。截至2019年3月7日,政协会议共收到提案5113件,在立案提案中,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最多,占总数的38.46%。这次两会还增加了一个项目,国务院办公厅抽调了207名工作人员深入人大、政协各团组进行旁听,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6000余条。筛选出代表委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意见建议,并将一些意见建议转到相关部委,相关部委马上就有所回应,答疑解惑。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实际上做了三个方面的解答:第一,怎么看当下中国经济?第二,如何对待风险与挑战?第三,应对风险挑战,2019年怎么做?

(一)怎么看当下中国经济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定。我们做到了“三个面对”。第一,面对的是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美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世界都面临着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环境的压力和挑战。第二,面对的是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第三,面对的是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实现稳增长、防风险等多重目标,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项任务,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等多种关系,政策抉择和工作推进的难度明显加大。

2018年,虽然在经济上曾经出现了困难,但我们还是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在速度上,我们保持了6.6%的增长速度。2018年4月以来,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先后出现。党中央及时作出反应,并于7月31日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做好“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经过采取措施和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在高基数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比较多,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2018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6.8%。一般来说,每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是全年最低的。但是,2018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全年最高的。为什么?因为从4月份开始,由于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到了三季度,中央就提出必须要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政策。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相机调控,主动预调、微调。因此,虽然有下行压力,但基本上完成了我们提出的目标。关于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还专门针对一些质疑作出了回应,我们采取了三种方法核算GDP: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每年都要公布这三种方法核算的GDP。因此6.6%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科学可靠、国际可比的。另外,这个增长速度有一个对照。李克强同志在辽宁工作的时候提出看经济发展景气不景气有三个指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这三个指标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李克强指数”。2018年经济增速与用电、货运等实物量指标相匹配。

再来看看一些数字。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与6.6%的经济增速基本持平,可以看出我们的发展让老百姓真正获得了实惠。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截至2018年末,我国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距离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还有两年时间,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的目标要求。

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有两个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政府工作报告》里采用的数字是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一般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属于充分就业水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始终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还是世界上最被看好的投资市场。201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8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而且主要投资来源地是新加坡、韩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其中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增长最快的国家是英国。这一方面是由于英国“脱欧”,另一方面也是英国看准了中国市场。另外,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吸引外资投入也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增长13.2%。

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外汇储备在2018年曾经出现了一定波动,党中央及时采取措施,鼓励出口加上外来投资规模增加。到2018年年底,比上年末外汇储备只减少了672亿美元,这个波动不是很大。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GDP规模达90万亿元,相当于13.6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6.1%,这个比例较上年还有所提高;约相当于美国的66%,2017年是63%,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高于美国的贡献率21.5%。

(二)如何看待风险和挑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思危方能居安。如何看待风险和挑战?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我们有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怎么防风险?怎么守住底线?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七个领域的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黑天鹅”事件是小概率事件,难以预测;“灰犀牛”事件是大概率事件,可预测。我们知道犀牛很危险,但它还在远处,如果犀牛到了你的面前,你要怎么应对?必然,就会发生,但发生之后怎么应对?不要以为我们一定能够应对好那些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应对不好,会造成巨大的灾难性损失;而应对好了,你可以反败为胜。有人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到现在必然得下滑,下滑可能会“硬着陆”。我们知道,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是一个趋势,但是怎么样让它对我们不造成巨大损失,这是我们要应对的。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句话,“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这句话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徵劝谏唐太宗的话。他认为治国之者必须“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也就是要提前做好防范,以备不测,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我国现在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国经济发展,由速度到质量,由产品到品牌,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我们面对风险,同时要抓住机会,使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且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现在,有两大陷阱必须得防。

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中高收入阶段,往前迈就是高收入阶段。这个陷阱能不能迈过去?全世界大概有100多个国家达到了中高收入水平,但真正迈过这个阶段的国家不到20个。许多拉美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到了中高收入阶段,结果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所以“中等收入陷阱”也叫“拉美陷阱”。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经达到了中高收入水平了。能不能迈过中高收入、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个阶段,许多矛盾开始凸显了,因此必须得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否则我们的增长动力就会不足,最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在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上,关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习近平总书记说,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调结构、转方式,由速度型变成质量型,同时进行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的关键和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我们的人口红利。现在,我们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而且已经迈过了刘易斯拐点。什么是“刘易斯拐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部门,一个是落后的农业部门,一个是逐渐兴起的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落后的农业部门因为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工业部门,比较低的工资水平就可以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工业部门,促进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农业的收益开始提高,工业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的能力就开始减弱了,必须得提高工资水平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提高工资水平的拐点就叫“刘易斯拐点”。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低工资、低成本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了。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优势逐渐在削弱,我们过去的优势是什么?第一,改革开放制度红利,我们还要不断深化改革。第二,资源红利和环境红利。现在,我们的环境容量小了,而且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第三,人口红利。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关于老龄化,我们来看一些数字。首先,中国从进入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只用了27年,法国用了130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用了79年,美国用了7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的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比上年增加827万人,增长了0.5%。我们看看历年增长的速度,2015-2016年末,60岁以上增加886万;2016-2017年末,60岁以上增加1004万;2017-2018年末,60岁以上增加859万。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

现在,我们要用“人才红利”去替代“人口红利”。目前,大学毕业生一年有800多万,归国留学生有将近40万人,研究生有几十万人,博士生将近10万。怎么样利用好这么多人才,就是关键了。利用人才与产业结构直接相关,要创新创业。马化腾说,腾讯公司通过支持小团队创业,帮助解决了2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互联网的创业可以产生这么大的效应。为什么5G备受关注,因为5G会产生巨大的就业效应。这次全国两会提出要拓展“智能+”,过去是“互联网+创新创业”,这次是“智能+产业化”。显然,5G的发展与应用,还会促使很多新产业产生。

关于“人口红利”“人才红利”,《政府工作报告》也非常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安排。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其中,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二是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

还有一个陷阱是“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发展起来的大国与现存大国之间必然会发生矛盾,会发生一场战争。如何协调这种关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去美国访问的时候专门提到了“修昔底德陷阱”。他说,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世界邮报》创刊号的专访中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2015年9月,习近平同志访美再次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三)2019年怎么做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我们面对风险与挑战,还要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同时,我们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统筹好国内和国际的关系,凝神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国际风云再变化,我们应对的底气是什么?国内的经济稳定。第二,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防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保证增长。第三,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的活力。

这里有四个关键词,一是稳增长。稳增长是我们的目标。增长速度要在一个合理区间之内,一方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另一方面是保证民生和就业。二是防风险。风险叠加,但我们有勇气、有毅力、有方法去防范这些风险。三是促改革。促改革的同时要促进结构调整。四是惠民生。我们的发展成果必须得让老百姓享受到。

惠民生,我这儿稍微说一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生老病死。生,如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老,如发展养老服务业;病,如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死,报告里有一句话我特别感动,那就是“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养老是给后来人看的。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了一些特殊人群,比如退役军人,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再比如农村贫困人口,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抗风险能力强,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我们应该有信心,一定能够克服面临的困难,把困难转变成为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